高績效簡報
  • Home
    • 推薦序
  • 關於周文德
  • 簡報為什麼做不好
    • 五大錯誤
    • 十件沒有人告訴過你的事
    • 四種簡報類型
  • 鑽石五步驟
    • 步驟一:目標陳述
    • 步驟二:論點訊息
    • 步驟三:建構內容
    • 步驟四:視覺設計
    • 步驟五:Q&A
  • 高績效簡報 Workshop
  • 思考力與影響力學院
    • 系列課程
  • 最新消息
  • 媒體採訪
  • 聯絡我們
步驟二:論點與訊息


在鑽石五步驟的第一步,我們產出了具體的目標陳述,也對聽者做了評估,掌握他們對這個主題的立場、態度和情緒。到了第二步「論點與訊息」,我們要決定說什麼,不說什麼。在這個步驟,我們要找出能夠解答聽眾關鍵議的有力論點,以及能夠回應聽眾立場情緒的訊息。
Picture
        論點 (arguments),是針對聽眾心中的關鍵議題所提出具有堅強邏輯的證據與論述,也就是對於聽眾聽完簡報之後可能拒絕的理由,直接提出有力的見解和答案。


        訊息 (messages),是講者希望聽眾能夠感受到的想法和態度。由於聽眾鮮少是完全中立的,因此每一個人對於講者所簡報的主題,都有不同程度的認知,也帶有看法。有的看法是成見,有些則是偏見。

        簡報雖然從「事」出發,但是實質上卻是一場「人」的互動。簡報的核心是講者與聽者之間的雙向交流,重點是聽者從講者的話語中得到感受進而作出決定。所以講者所要傳達的,除了論點,還必須加上有感覺的訊息做為連結。

        一個好的論點必須有好的證據來支撐,證據的形式可以是數據資料,也可以是事證。不管是數據資料抑或事證,都必須是沒有爭議,不可以見仁見智的。

        要達到聽眾聽完之後不say No,我們就不容許簡報者因為在證據和邏輯論述上出現破綻而讓整個簡報效果受到打擊。準備論點,就好像準備一場辯論賽,正反雙方的論點都要完全考慮到,才不會有疏漏。

        訊息,是講者希望聽眾能夠感受到的想法和態度。由於聽眾鮮少是完全中立的,講者在做簡報的時候,能否消弭負面的立場情緒,建立正面積極的感受,直接影響這場簡報的成敗。訊息反映出講者的修養、為人、智慧與風格,對方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也是訊息的一部分。聽眾唯有在議題上得到解答,在情緒上受到激勵,才會願意做出講者要求的動作。論點和訊息雙雙回應了聽眾心中的關鍵議題和立場情緒。

        在觀念上,論點是比較硬性的,是針對議題正面交鋒提供答案,消除聽眾拒絕的理由。而訊息在觀念上是屬於比較軟性的,是針對聽眾的心理需求,迂迴的展現同理心和價值感,增加認同的意願。

        一般人都認為找論點最重要的能力是分析力。其實,分析力只不過是一個必備的基礎能力,更重要的是「態度」。我們在形成論點的過程中,是否具備不讓自己輕易過關的態度?是否具有要求最高標準的態度?是否珍惜自己在他人面前的信用?要找到好論點,心裡必須有一個絕對標準,就是任何經不起考驗的說法一概不予採用。先有這樣的態度,再學習如何找論點,就很容易成功了。

        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主張,任何的疑惑都能夠透過一連串的有效提問得到答案。他教我們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質問每一個思考點的概念,前提、事證、推理、觀點、影響,甚至問題本身的意義。如果能夠做到這樣,任何議題都一定能夠找到正確而且站得住腳的論點。因此,我們要學會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那又怎樣」,如果能夠自問自答五次,還提得出合理解釋,這個論點就應該是成立的。

        假說分析法 (hypothesis-driven analysis) 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假說分析法是科學家們用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科學家都先做試驗,之後根據試驗發現的結果寫論文;但是有一些更有效率的科學家,嘗試先將論點寫成論文,再根據論點裡面需要證實的部分做試驗,效率比傳統方式高得多。後來管理專家們也沿用這個方法來做企業診斷和策略思考。

        做簡報想論點的時候,可以培養自己「先想答案,後做證明」的習慣。當我們面對議題的時候,先把所有可能的答案寫出來,再一一求證,把站不住腳的答案刪去。也就是說,面對任何議題,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釐出完整的看法,之後再花較多的時間將這些看法詳細的驗證。

        如果第二步驟做得好,這場簡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 前往步驟一:目標陳述

>> 前往步驟三:建構內容

>> 前往步驟四:視覺設計

>> 前往步驟五:Q&A
© 康搏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