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報做不好,問題在腦袋,不在口才。
簡報是思考力的延伸,沒有思考力,就沒有影響力。一場簡報成功與否,上場前就已經決定了。結構是否嚴謹,論點是否站得住腳,都影響簡報的成敗。特別是最後的Q&A,大部份失敗的案例都不是因為回答的口才不好,而是根本沒有準備到這個問題。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鑽石五步驟的步驟一:目標陳述,步驟二論點與訊息,步驟五Q&A和Part 3作一個有力量的演講者。 2. 千錯萬錯,都是講者的錯。 一場不成功的簡報,通常是講者自己搞砸的。如果講完之後,聽眾還是聽不懂,不同意,或是沒興趣,請問是誰的錯?當然是簡報者的錯!大家在電視上一定都看過有些產品廣告是由業主公司的董事長親自上陣,說一些感謝或推薦的話,想想看你是否還記得廣告產品的內容?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書中第一章: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和Part 3:作一個有力量的演講者。 3. 說清楚、講明白不重要,聽眾聽完後作出你要的動作才重要。 說清楚、講明白只是簡報的基本要件,既不是重點,更不是目的。只做到說清楚、講明白的簡報,最多只能拿六十分。真正重要的是,聽眾聽完之後,會不會做出簡報者希望他們作出的動作,達到簡報的具體目標。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一的目標陳述一。 4. 別人想聽什麼不是最重要的,你要他們聽什麼,怎麼聽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簡報者只顧到聽眾的需求,誤以為只要提供聽眾想要的資訊,簡報就會成功。簡報是一場雙向互動的賽局,簡報者要領導聽眾去尋找資訊,感受論點與訊息。簡報者就像是電影導演,負責決定觀眾看一場什麼樣的電影。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三的內容架構。 5. 人微則言輕,自己的位子放對了,別人才會聽你說話。 簡報影響力的大小,不可否認一大部分取決於簡報者的身份地位。簡報者如何把自己放在與能取得對方尊重,平起平坐的地位,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先贏得信任,讓別人願意聆聽你說話。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一中的四種職場簡報類型,步驟二中的簡報成功要件和Part 3作一個有力量的演講者。 6. 簡報的成功關鍵不在事,在人。 簡報雖然從論事出發,但在本質上卻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要忘記聽眾可能有立場,有成見,有情緒。聽眾需要的不只是邏輯正確的觀點,更需要「聽得進去」的說法。簡報要有好結果,必須把注意力放在人身上,因為人才是最後決定的主角。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二的論點與訊息。 7. 贏得聽眾的情緒認同,比理性認同更有效。 如果認知人才是關鍵,簡報者就要學會創造張力,讓聽眾切實感受到他所要傳遞的感性力量。文字記憶不容易深刻,但是情緒的記憶卻鮮明的多。在職場簡報中,如果能夠激發聽眾對目標的興奮感,責任感和參與感,就會創造出很大的力量。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二中的訊息,步驟三中的故事與例子和Part 3作一個有力量的演講者。 8. 一場沒有感覺的簡報,就像看一場很無趣的電影。 簡報者必須追求聽眾理性與感性的雙重認同,以達到簡報最佳的效果。如果無法讓聽眾產生共鳴,聽完以後就好像看了一場很枯燥的電影,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或感受,自然也不會做出任何動作。如果有些聽眾決定聽到一半就離場,情況就更糟了。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三建構內容和步驟四視覺設計。 9. 投影片不精緻,還不如清唱。 簡報時使用的投影片或其他視覺輔助設計,精緻度很重要。如果投影片不夠精緻,會影響聽眾對講者和內容的注意力。一張好的投影片應該自己會說話,聽眾看了就能明白;如果還需要發問、澄清,就不夠精緻完美。與其破壞聽眾的專注,不如不用投影片直接演講還比較好些。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四視覺設計的範例。 10. 你,才是主角。 簡報的主角是簡報者,不是投影片。聽眾是來聽講者的分享、報告或說明,所以將這一旦走上台,就應該要展現自信,展現魅力,作為大家視覺的焦點。千萬不要站在角落裡操作電腦,透過麥克風對著銀幕說話,讓現場只聽其音不見其人。相關觀念技巧請參照步驟四視覺設計和步驟五Q&A。
|
|
|